自选股,在你使用的分析软件里出现的,目的是为了保存该股票到”自选股的目录里“,这样有助于随时调出和查看行情,该功能只是股票分析软件提供的一个方便投资者的辅助
[【彭经理】_股票顾问] 发表于:2018-3-26
自选股,顾名思义,就是可察看股票走势,使用者自由选择的股票库。[1] [编辑本段]功能 是股票软件里的一个功能,能把使用者常看的股票添加到自选股里,把持有或者关注的股票设定在同一个页面上,点自选股时直接就显示添加的那些股票信息,方便浏览用。[1] [编辑本段]选股法则 指的就是30%、40%、50%、60%的选股法则。
一、30%:是指机构持有该股流通股总和不低于现有流通股数量的30%。在股市里,想做好中长线,最重要是调研上市公司,但这对中小散户来讲,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因此,一只有多家机构大笔买入的股票,就相当于这些机构免费为人们提供了买入这家上市公司的可行性报告。如果人们发现机构中不乏金牌基金的身影,又增加了这份报告的可靠性。
二、40%:是指该上市公司最近3年的平均毛利率不低于40%。毛利率连年居高不下,说明该公司在整个行业中具有明显的竟争优势,该公司很可能拥有核心技术,拥有牢固的品牌地位,有很强的产品定价权,处于市场垄断地位,且较高的毛利率更有利于公司利润持续增长。这里需要一提的是,商业类上市公司因其业务的特殊性,不适合40%毛利率这一标准。
三、50%:是指最近3年该公司年平均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微软股价曾经创下了上涨十几万倍的纪录,索尼股价也曾创下了上涨3万倍的神话,戴尔的股价曾在10年间上涨近9000倍。这些国际级的超级大牛股的背后有一个共性,就是高企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而人们在沪深股市中能找的楷模当属苏宁电器,其凭借3年来每年接近90%的复合增长率,股价在3年多的时间上涨40多倍。还需说明一点,要尽可能选年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小的上市公司,假如一家公司最近3年时间有2年的增长率为零,有一年增长率超过500%,尽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40%,但该公司并不是理想的选择。
四、60%:是指该公司当前股价不高于机构平均成本的60%。以上选股标准中的二、三两项很容易查找并计算出,而标准一则需要等到上市公司年度或季度报表公布后才能查到,这就决定使用者是否很难和机构同步建仓。多数时候买入的价格要比机构建仓成本高出很多。因此把上限设在60%,这样才能减少股票市值在未来一段时如果以半年时间段来筛选,虽然符合上述四项选股标准的公司少得可怜,但总还能找到几只,其中广电运通和石基信息算是较为典型的了。比如从去年三季度报表来看,广电运通机构持有筹码占流通股35%,石基信息机构持有筹码占流通股32%;广电运通的最近3年平均毛利率为51%,石基信息最近3年平均毛利率是54.6%;广电运通最近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0%,石基信息最近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5%;广电运通的机构平均成本在每股75元左右,春节前收盘价高于机构平均成本30%左右,石基信息的机构平均成本在95元左右,春节前收盘价高于机构平均成本50%。[1] [编辑本段]股市看盘 良好的自选股股市看盘盘感是投资股票的必备条件,盘感需要训练,通过训练,大多数人会进步。如何训练盘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坚持每天复盘,并按使用者的选股方法选出目标个股。复盘的重点在浏览所有个股走势,副业才是找目标股。在复盘过程中选出的个股,既符合使用者的选股方法,又与目前的市场热点具有共性,有板块、行业的联动,后市走强的概率才高。复盘后使用者就会从个股的趋同性发现大盘的趋势,从个股的趋同性发现板块。据接触过吕梁的朋友称,吕梁绝对是位分析高手,盘面感觉堪称一流,盘面上均线就是光溜溜的k线——股道至简。
(2)对当天涨幅、跌幅在前的个股再一次认真浏览,找出个股走强(走弱)的原因,发使用者认为的买入(卖出)信号。对符合买入条件的个股,可进入使用者的备选股票池并予以跟踪。
(3)实盘中主要做到跟踪使用者的目标股的实时走势,明确了解其当日开、收、最高、最低的具体含义,以及盘中的主力的上拉、抛售、护盘等实际情况,了解量价关系是否的正常等。
(4)条件反射训练。找出一些经典底部启动个股的走势,不断的刺激使用者的大脑。
(5)训练使用者每日快速浏览动态大盘情况。
(6)最核心的是有一套适合使用者的操作方法。方法又来自上面的这些训练。复盘就是利用静态再看一边市场全貌,这针对使用者白天动态盯盘来不及观察、来不及总结等等情况,在收盘后或者定时使用者又进行一次翻阅各个环节,进一步明确一下,明确那些股资金流进活跃,那些股资金流出主力在逃,大盘的抛压主要来自哪里,大盘做多动能又来自哪里,它们是不有行业、板块的联系,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那些个股正处于上涨的黄金时期,那些即将形成完美突破,大盘今日涨跌主要原因是什么等等情况,需要使用者重新对市场进行复合一遍,更了解市场的变化。[1]
[吴欣_股票顾问] 发表于:20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