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指期货的仿真交易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019/8/29 13:32:55
2006年10月30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仿真交易活动正式在中金所启动。一年多的实践经验证明,仿真交易活动的进行,对深化市场和股指期货合约与规则的认识以及系统测试、促进投资者风险教育活动的展开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仿真交易从开通自今,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 快速发展阶段(开通之初至2006年12月中旬)。此期间大量投资者踊跃参与,不少机构也开始尝试股指期货的各种全新的交易规则,如熔断机制、市价指令等等。成交量、持仓量急剧上升,两个月的时间,成交量已达到35万余手,持仓量单边达到10万余手。但在大量测试单的冲击下,市场运行极不规律,盘面波动极大,一天之内从涨熔断到跌停板,穿仓的投资者比比皆是,为风险事故的多发期。
②萎缩、低迷阶段(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中旬)。股市行情的火爆吸引了大部分投资者的目光,加上金融期货交易所要求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将压力测试放到周末进行,因此这期间成交量与持仓量持续萎缩,仿真交易陷入低迷期。
③理性、成熟阶段(2007年5月中旬至今)。随着证监会对期货公司增资扩股、申请金融期货经纪牌照工作的逐步开展,股指期货的脚步越来越近,而经过长期的市场宣传与培育,市场也逐渐成熟、理性,参与仿真交易的绝大多数投资者都开始以一种认真学习的心态来对待虚拟的股指期货交易。成交和持仓量再度稳步增加,仿真交易市场开始显现一些期货市场特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其间,屡次奇迹般地发出股市风险“预警信号”,特别是“5·30”大跌之后,仿真交易市场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
仿真交易市场各个阶段的表现,浓缩了股指期货发展的历史,为将来的股指期货市场提供了很多参考价值。
从数据上看,在仿真交易进行一年之后,沪深300指数从1400点上升到了5800点,在这么一个超级牛市的发展过程中,市场也多次发生剧烈振荡,各合约的期现差价处于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并且有着加速上升的趋势。各合约期现差价的平均值从2006年11月上旬的IF0611的21.3点上升到现今的IF0803的2338.8点。相对于其各期指仿真合约的波动则持续处于一个较高水平,在波动上远高于全球各主要市场的股指期货。这一方面是与流动性过剩和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中国证券市场大牛市的爆发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当前股指仿真交易市场炒作的不理性,加上制度上套利机制的缺乏,期指与现货市场的背离不能得到有效制衡,两者相关性程度较低。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了解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后期更好的发展。目前中国股指期货在制度和技术上的准备已基本完成,推出股指期货产品的时机正日趋成熟。从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在上海成立到2008年4月《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金融期货在内地市场获得了“准生证”。紧接着,《期货公司金融期货结算业务试行办法》等股指期货相关配套法规陆续出齐。此后,中金所出台《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交易规则》以及配套实施细则,并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以及期货保证金监控中心签署了股市和股指期货市场跨市场监管协作系列协议。目前,股指期货各项准备已基本完成。各会员机构陆续到位,股指期货推出障碍已基本扫清,剩下的就是等待管理层的最后决策,择时推出。
投资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能带来高额收益的可能性,也存在巨额损失的可能性。所以希望踏入股指期货行列的投资者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在股指期货上市后能够多一份胜算。譬如首先要了解开户必须与期货公司签署风险揭示书和期货经纪合同,并开立期货账户,然后交易、结算、交割制度有什么特点与要求等都需要深入细致地了解。
目前沪深股市进入振荡盘整,股指也从高位回落,有着经济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一系列利好支撑,相信市场并不会随股指期货的推出发生根本性变化。长期来看,推出股指期货还有助于投资者进行价值投资。